莆田资讯 社保 办事指南 车主关注 旅游 交通 教育 专业 办理指南

莆田景点

[切换城市]
莆田站> 莆田旅游> 莆田旅游景点> 麦斜岩

麦斜岩

景点类别:山岳/山岭/礁石/岩石

麦斜岩好玩吗

在麦斜村石所山下,沿着一条石径拾级而上,右边是巍然耸立的铁衣峰,左边是百仞巨石刻有“樵谷山”三字,相传此三个字是元代世祖忽必烈手书。
据志书记载,南宋末年,有个叫林璧卿的高士,精通星象学,名重朝野,隐居于此。忽必烈当上皇帝后,想请他出山,封之以官,遭林璧卿拒绝,元世祖嘉其气节,封他为“妙应道济真人”,并亲笔书写“樵谷山”三字赐之。
“樵谷山”巨石的对面,有一块耸立的奇石,上书“祝圣道场,朝天福地”八个遒劲大字。奇石旁有一条伏溪,盘旋曲折。小溪上巨石纵横交错,构成一幅极为瑰丽的石景图。传说宋代诗人刘克庄曾在这里吟诗作赋,留连忘返。
不远处,在一片原始楠木、柯木、青桐、翠竹的掩映下,有一块浑身黝黑的大石,上书“陈公池”三个大字。据说这石头下面有个天然水池,临池建有元帝阁,后来阁坏,将池填了。
“陈公池”西边是玉泉洞,洞口书“玉泉岩”三字;此洞约百米长,直通麦斜岩寺的东侧,东边是印真洞,尚留“应真境”三个大字;洞的四周大树如华盖;穿洞而过,迎面而来的是梅花洞、环竹洞等天然石穴石洞。
过诸洞,迎面就是背倚巨大石崖而建的麦斜寺。据说这座寺是一个叫自永的僧人于宋代创建的。世事沧桑,经过历代修复,成今模样。
麦斜寺三面环山,飞檐翼然,气势雄伟。寺东北有条秘密小径,直通山顶,沿途怪石嶙峋,犬牙交错。麦斜岩顶峰,一块巨石凌空矗立,相传每当气候骤变,巨石会发出恍若低沉的钟声,数里之外便可听见,人称“钟石”。因此这一带山区就叫钟山(现在叫钟山镇)。
钟石附近有块巨石名叫“占星石”,相传宋代史学家郑樵当年曾在此留居,夜间在“占星石”上观察天象。此石上尚刻有“开创岩牌”四个大字和百来个小字,龙飞凤舞,年代久远,石受风化,难以辨认。

门票价格

门市价:20.0元

到达方式

到仙游车站乘“仙游-游洋”的车,跟售票员说到麦斜岩下车,下车后顺着右边的那条路走或乘摩托车都可以。

麦斜岩怎么去

麦斜岩位于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麦斜村,附近标志性建筑有善果岩、莆田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108团旧址、山门亭、樵谷山等;

麦斜岩介绍

  • 天堂狼族
  • 2009-10-27
去仙游麦斜岩,尚未登山就迎面看到一座凉亭。一问方知,亭之侧那块岩石,上刻“樵谷山”三字,乃元世祖忽必烈手笔。此山成名之早,身份之不凡,由此可知。   亭中小坐,忽觉一股冷气与湿气侵肌入骨。探身前看,亭边有一脉山泉。水极清,却无响声,莫非“泉眼无声惜细流,绿荫照水爱晴柔”之境,已迁移至此?山泉里数株幽兰,上泊一红一蓝两只蜻蜓。久违了,这永远只肯与大自然相伴的可爱生灵,在没有声响的冷泉之上,它们一定是在静静地做梦,要不,当水镜里晃荡着我们的身影时,它们怎么也没有飞走?冷泉流到一块大石头下面萦回不去,是呆在下面避暑纳凉吧?本就清冷的泉水因为石头的庇荫更显清冷,无怪一股清气从石底下外漫,直驱午间的暑气,让刚从喧嚣的俗尘里走来的我们,顿觉心清如洗。   通往禅寺的山路,很苍古的样子。由楠木、柯木、青桐、毛竹重叠交错出的蔽日浓阴,把山路覆盖得如一条幽深的绿色隧道。暗幽幽的石径,居然一路长苔,想必是树荫长年遮盖所致。不过这里的树荫是厚重的,风却是通透的,所以那青苔既不厚密也不潮湿,而是淡淡薄薄地匀在路面上,微微的湿意里又带着几分干爽,绝无让人不慎跌倒之忧。   有这样的苔丝点化路面,每一块石头都充盈着生命的鲜活与自然的亲切。无喘无汗地爬到半山的寺院,进去几步,闻得一阵香气,不是香烛点燃的那种味,而是豆浆烧开后弥漫出的那种清香。一看,果然是寺院里在做豆腐。一人左右来回摇着滤布挂架,白花花的豆浆淌到下方的大木桶。灶台上的大鼎里是已经煮开的豆浆,一人正往里面滴盐卤,很快地大鼎里泛起白嫩嫩的豆腐脑。向寺僧了解做豆腐的流程,原来他们使用的豆子是饱吮山区雨露的“九月珠”,豆浆是用山泉水和着浸泡过的“九月珠”,再用石磨一圈圈地磨出来的,用纱布把豆浆过滤到木桶,再倒在大鼎里用柴火煮。这种山泉泡豆、石磨磨浆、柴火烧煮、盐卤点化的豆腐,难怪满寺飘香。再看寺院旁边的几片田园,薯藤蓬旺,白菜青嫩,瓜棚豆架果实累累。建于宋代的这座名寺,那一份亲切与自然的韵味让我欢喜。   听说山上有一块形状像石椅的“占星石”,为南宋着名史学家郑樵夜观天象之处。爬到峰顶,果见那石头风骨不俗。石上刻有“开创岩牌”四个大字和百来个小字,那小字如龙蛇飞舞如蝌蚪戏水,据说系郑樵手书,惜因年代久远,难以辨认。在这里观天看云,果然视野阔远,要是在晚间观星望月,眼前必是星明月朗之景。蓦然想起,莆田夹漈草堂对山亦有一块郑樵的占星石。这位一生着书300多卷的史家大家,似乎特别喜欢宁静的夜空。当年他坐在占星石上,是为了通过实地观察,印证书中的某些观点,还是要在与天空的对话中,拓展思维的空间,获取书写的灵感?此地原来还有一座“夹漈书院”,为当年郑樵读书的地方,据说如今已是遗迹难寻,但我似乎心有不甘,拨开野藤乱草寻觅岁月留下的残垣断瓦。历史的遗存也许再难找到,但我相信,在这样的寻觅中,我对郑樵坚守寂寞苦修学问的历程会有更多的体味,我会慢慢找回心田里失落许久的安宁、淡泊与超脱浮躁的愉悦。   麦斜岩以石奇洞怪闻名。最奇的洞为寺院下端的应真洞,据说在洞中烧火,一股浓烟会从山巅冒出。最奇的石为最高峰的钟石,宛如铜钟高高矗立。相传每当气候骤变,这块石头会发出低沉的钟声,连远在莆田涵江的人都听得见。是不是真的这么神奇,我们已难以验证了,因为如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,麦斜岩的山巅不可能有当年那样的能见度,钟石发出的声波也不可能像当年那样宁静无扰地扩散。然而我更爱麦斜岩,在滚滚红尘中,她依然坚守着自身的清净与宁静。在那些千奇百状的山石里,那只趴着酣睡的小老鼠,至今没有离开那座可爱的石墩;那朵惟妙惟肖地开在岩石上的灵芝,也没有因为身价不凡而下山入市。占星石的上方有一片悬崖,崖上“搁”着一只石舟,薄薄的石片,两边翘起,船头微抬,当山雾如潮水般涌到它的脚下时,它本该起锚远航了,然而它不走。有时它看起来又像一只飞船,当天上的祥云降到它的眼前时,它本该乘风飞去的,然而它不走。   比起那些游人喧嚷的景点,麦斜岩似乎显出几分寂寞,有些游览线路甚至已被乱草所淹没,然而麦斜岩正是在这般寂寞的坚守中,传达着亘古不易的静美,吸引着寥寥知音前来踏访。
  • 天堂狼族
  • 2009-10-27
去仙游麦斜岩,尚未登山就迎面看到一座凉亭。一问方知,亭之侧那块岩石,上刻“樵谷山”三字,乃元世祖忽必烈手笔。此山成名之早,身份之不凡,由此可知。

  亭中小坐,忽觉一股冷气与湿气侵肌入骨。探身前看,亭边有一脉山泉。水极清,却无响声,莫非“泉眼无声惜细流,绿荫照水爱晴柔”之境,已迁移至此?山泉里数株幽兰,上泊一红一蓝两只蜻蜓。久违了,这永远只肯与大自然相伴的可爱生灵,在没有声响的冷泉之上,它们一定是在静静地做梦,要不,当水镜里晃荡着我们的身影时,它们怎么也没有飞走?冷泉流到一块大石头下面萦回不去,是呆在下面避暑纳凉吧?本就清冷的泉水因为石头的庇荫更显清冷,无怪一股清气从石底下外漫,直驱午间的暑气,让刚从喧嚣的俗尘里走来的我们,顿觉心清如洗。

  通往禅寺的山路,很苍古的样子。由楠木、柯木、青桐、毛竹重叠交错出的蔽日浓阴,把山路覆盖得如一条幽深的绿色隧道。暗幽幽的石径,居然一路长苔,想必是树荫长年遮盖所致。不过这里的树荫是厚重的,风却是通透的,所以那青苔既不厚密也不潮湿,而是淡淡薄薄地匀在路面上,微微的湿意里又带着几分干爽,绝无让人不慎跌倒之忧。

  有这样的苔丝点化路面,每一块石头都充盈着生命的鲜活与自然的亲切。无喘无汗地爬到半山的寺院,进去几步,闻得一阵香气,不是香烛点燃的那种味,而是豆浆烧开后弥漫出的那种清香。一看,果然是寺院里在做豆腐。一人左右来回摇着滤布挂架,白花花的豆浆淌到下方的大木桶。灶台上的大鼎里是已经煮开的豆浆,一人正往里面滴盐卤,很快地大鼎里泛起白嫩嫩的豆腐脑。向寺僧了解做豆腐的流程,原来他们使用的豆子是饱吮山区雨露的“九月珠”,豆浆是用山泉水和着浸泡过的“九月珠”,再用石磨一圈圈地磨出来的,用纱布把豆浆过滤到木桶,再倒在大鼎里用柴火煮。这种山泉泡豆、石磨磨浆、柴火烧煮、盐卤点化的豆腐,难怪满寺飘香。再看寺院旁边的几片田园,薯藤蓬旺,白菜青嫩,瓜棚豆架果实累累。建于宋代的这座名寺,那一份亲切与自然的韵味让我欢喜。

  听说山上有一块形状像石椅的“占星石”,为南宋著名史学家郑樵夜观天象之处。爬到峰顶,果见那石头风骨不俗。石上刻有“开创岩牌”四个大字和百来个小字,那小字如龙蛇飞舞如蝌蚪戏水,据说系郑樵手书,惜因年代久远,难以辨认。在这里观天看云,果然视野阔远,要是在晚间观星望月,眼前必是星明月朗之景。蓦然想起,莆田夹漈草堂对山亦有一块郑樵的占星石。这位一生著书300多卷的史家大家,似乎特别喜欢宁静的夜空。当年他坐在占星石上,是为了通过实地观察,印证书中的某些观点,还是要在与天空的对话中,拓展思维的空间,获取书写的灵感?此地原来还有一座“夹漈书院”,为当年郑樵读书的地方,据说如今已是遗迹难寻,但我似乎心有不甘,拨开野藤乱草寻觅岁月留下的残垣断瓦。历史的遗存也许再难找到,但我相信,在这样的寻觅中,我对郑樵坚守寂寞苦修学问的历程会有更多的体味,我会慢慢找回心田里失落许久的安宁、淡泊与超脱浮躁的愉悦。

  麦斜岩以石奇洞怪闻名。最奇的洞为寺院下端的应真洞,据说在洞中烧火,一股浓烟会从山巅冒出。最奇的石为最高峰的钟石,宛如铜钟高高矗立。相传每当气候骤变,这块石头会发出低沉的钟声,连远在莆田涵江的人都听得见。是不是真的这么神奇,我们已难以验证了,因为如今外面的世界太精彩了,麦斜岩的山巅不可能有当年那样的能见度,钟石发出的声波也不可能像当年那样宁静无扰地扩散。然而我更爱麦斜岩,在滚滚红尘中,她依然坚守着自身的清净与宁静。在那些千奇百状的山石里,那只趴着酣睡的小老鼠,至今没有离开那座可爱的石墩;那朵惟妙惟肖地开在岩石上的灵芝,也没有因为身价不凡而下山入市。占星石的上方有一片悬崖,崖上“搁”着一只石舟,薄薄的石片,两边翘起,船头微抬,当山雾如潮水般涌到它的脚下时,它本该起锚远航了,然而它不走。有时它看起来又像一只飞船,当天上的祥云降到它的眼前时,它本该乘风飞去的,然而它不走。

  比起那些游人喧嚷的景点,麦斜岩似乎显出几分寂寞,有些游览线路甚至已被乱草所淹没,然而麦斜岩正是在这般寂寞的坚守中,传达着亘古不易的静美,吸引着寥寥知音前来踏访。
  • 黄裙子
  • 2020-02-24
“麦斜岩”又称“灭邪岩”,有驱邪之意。麦斜岩也称“樵谷山”,据《仙游县志》记载:宋朝末年,进士林璧卿(字樵谷)博学多才,通晓天文地理,且对《易经》有较深研究,隐居在麦斜岩。元世祖忽必烈请他出山为官,他坚辞不仕,忽必烈钦佩其气节,用他的字---樵谷,御书“樵谷山”赐于他,就镌刻在景区入口不远的岩石上,下面的铭牌有介绍。 麦斜岩山深林密,环境幽静,没有其它景区如流的人群,一路上只碰到十几个人。山不算高,只有一段比较陡峭,总体感觉景色不错。宋代着名理学家林光朝称之为"小武夷山",是仙游四大景之一,也是莆田二十四景之一。门票30元,碰到几个驴友说是从后山上来的,没买门票。 “麦斜岩”距“九鲤湖”10公里,“九鲤湖”主要是看溪流和瀑布,麦邪岩是看山,各有特色。
详细地址
  • 莆田市仙游县钟山镇麦斜村
  • 莆田-仙游县

麦斜岩附近景点

  • 善果岩1362米
  • 莆田市首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红军108团旧址1373米
  • 山门亭1373米
  • 樵谷山1379米
  • 仙桃石1444米
  • 骆驼峰1447米
相关专题
查看更多>

本文内容和图片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,如有侵犯您的版权或著作权请速与我们联系 (在线客服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或给我们发邮件(1078189145@qq.com)), 我们承诺核实后工作时间1小时内删除;2、本文内容、观点以及数据是根据网站大数据算法得来,仅代表本站观点,我们不保证其绝对真实和数据可靠,仅做参考,勿引用做其他用途, 否则因此产生的一切损失和法律后果本站概不承担。3、本文排序、排版、内容组成、设计的知识产权(版权)为城帮网city12580.com所有;转载、引用本文数据内容、排序结果请注明来源“城帮网”, 且要有来源链接指向本文。全文转发或抓取、抄袭本文内容,我们将提起法律诉讼保障本网站权益。